捍卫我们的事业_破碎海滩捍卫我们的事业任务

日期: 栏目:游戏攻略 浏览:387 来源:tugaga

暂不追究此事的真伪,我们不妨将其看作是一则讽刺性小故事。初读之后,不免令人发笑,但笑过之后,不妨深思:文中的中国留学生若是自咐谈己,是否会给那个西方人答一个明白?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大多数人甚至是很多大学生中,屡见不鲜,只是问的人少了,便显得没有人答不出来。中国的传统教育、民族的自我认识和忧患意识在外来文化肆无忌惮地侵入过程中,竟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面对日益西方化的中国社会和中国国人,我们拿什么来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

100多年前,清朝洋务派曾因鸦片战争的失利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也提到"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思想理论在当时并未被广泛认可与接受,但历经100多年坎坷周折后,在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大放异彩,几十年国门的大开,使其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于是令我们痛心的现象出现了,在西方先进技术与理论被引进的同时,数不胜数的西方思想、传统、风俗、习惯甚至是生活方式随之而来,在它们与中国传统文化撞击的同时,我们看到的是西方文化的猖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萎靡不振。除经济外,西方文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已涉及社会、宗教、艺术等许多领域。试问,长此以往,若干年后的一天,中国是否还有自己的文化?历史上会不会在菲律宾和一些非洲国家之后又多了一个在文化传统上被西化的国家?

如果孜孜网的粉丝们觉得我提出的质疑纯属杞人忧天或是无稽之谈,请看下面列举的内容。

一、 社会

1、 节日。"植树节"除了小学生和有商业目的的某些人士,还有几人关注?传统的"劳动节"人们不再劳动,都出门旅行。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情人节"几乎无人不知,"圣诞节"几乎无人不过。

2、 传统。"先人后己"、"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中华优良传统和美德还有多少人继承,偶尔有仿效的,还被视为"傻子"。而西方的一些传统则在中国盛行,如 "一夜情"等在中国大陆流行。写作或辩论当中引用的"爱因斯坦说"、"拿破仑说"开始多于"孔子曰""毛主席说"。

二、 宗教

佛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传入中国,千秋万代,经久不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是我国近代的三大宗教,然而在今天,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去少林寺的大都是为了学功夫,而道教是什么,很多人都没听过。

三、 艺术

1、 流行歌曲火暴,民族歌曲和戏曲遭冷淡。

2、 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外国大片并追求所谓"麦当娜"之类的西方明星。

3、 "琴棋书画"地位下降,人们开始忙着泡吧、桑拿、高尔夫等等。

四、 生活

1、 语言。"酷"、"秀"、"卡拉OK"、 "上帝"、等西方字眼出现并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词语甚至成语开始越来越多的人不晓得、不会写,如一丘之he、lan yu 充数等很多人就写不出来。

2、 服装。西装横行,偶有几个穿传统服装的,还被视为"老土"。

3、 习惯。有人以前用筷子吃饭,现在改为勺子、刀叉;有人以前喝白酒,现在开始喝红酒以及威士忌;以前买东西都是国产,现在只买进口的;更有些无聊的人,开始给自己起英文名、法国名,应了冯巩先生的那句话 "我就怕你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了"!

其他方面,诸如建筑、旅游等不再详细例说,留给孜孜网的粉丝们一个想象的余地。

看到上面的内容如果你没有感觉到心痛,别说你是中国人。我想,每一个流淌着炎黄血液的中国人都是爱国的(虽然在抵制日货方面有些麻木),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则。"在先人留给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正一步步被外来文化侵蚀的时候,当一个民族即将失去自己的性格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有义务和责任去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

文化是世界的,而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正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五彩缤纷的传统文化,才知纳汇集成了今天的世界文化,这一点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倘我们为了学习别人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都丢下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成语"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视为褒义词?

"对外开放"是正确的,没有对外的引入与学习,就没有中国今日的经济腾飞。先进的文化将会产生先进的生产力,而传统文化则有利于捍卫国家统一,以此推论,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是对的,而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则是错的。在国际形势变幻莫测衡猛碰的今日,在世界各国纷纷讲究求同存异的同时,在我国面临一些超级大国挑战的时代,防止"糖衣炮弹",给自己来一针"镇定剂"无疑显得尤为重要。

我无意以此来夸大自己的功德,更不想借以显耀本人的声名,未站在任何政治立场,更没有任何经济目的,以上文字只是幼稚略带激情的一介平民的一腔肺腑之言,不知众专家、前辈以及知识分子和大众们看了会有何感受!

Page: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